close

 

心理師Q%26;A-.gif

謝宛霖心理師

為什麼沒有人詢問「異性戀是先天還是後天」呢?

回歸問題的本身,反倒是「性傾向如何形成」比較符合整個社會群體。

而究竟性傾向是什麼呢?

性別(sex)是指一個人生理上的性別,即在生理上是男的或女的,染色體是決定性別的主要關鍵
性別認同(genderidentity)指個體在心理上的性別,認為自己是男或是女,以及對性別的概念。
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 )個體對同性(同性戀)、異性(異性戀)或者男女兩性(雙性戀)所感受到的情欲吸引力。
上述三項因素,就可能產生許多種組合,
比方
1.我的性別是男性,我性別認同我是男性,我的性傾向是女性
=>生為男性,認同自己是男性的異性戀
2.我的性別是男性,我性別認同是女性,我的性傾向是男性
=>生為男性,想要當女性(註:跨性別),在心理認同的角度出發算是異性戀、但生理型態卻呈現同性戀(指變性手術前)
3.我的性別是男性,我性別認同是女性,我的性傾向是女性
=>生為男性,想要當女性,在心理認同的角度出發算是同性戀、但生理型態卻呈現異性戀(指變性手術前)
4.我的性別是男性,我性別認同是男性,我的性傾向是男性
=>生為男性,認同自己是男性的同性戀
5.我的性別是男性,我性別認同是男性,我的性傾向是女性/男性
=>生為男性,認同自己是男性的雙性戀
6.我的性別是男性,我性別認同是女性,我的性傾向是女性/男性
=>生為男性,想當女性的雙性戀
光是指舉出性別是男性的狀況,就有如此多種的排列組合,
如果只單一詢問,同性戀是先天或後天,似乎不是那麼完整呢!
關於性別,目前會用LGBT涵蓋非"一般異性戀者",
L表示Lesbian女同志,G表示Gay男同志,B表示Bisexual雙性戀,T表示Transgender跨性別者。
 
回到先天/後天的概念上,
目前的研究,有支持性傾向為先天、亦有研究支持性傾向為後天
當然這是個有趣的議題,
多大的時候我們開始知道自己受什麼樣的人吸引?
多大的時候我們開始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多大的時候我開始偏好選擇和我不同性別或是相同性別的人有情感上的關係?
或是在這個認同自我、追尋他人的路上,每個人都經歷了些什麼?
不論這是先天注定或是後天選擇,其實都是一段個體自我性別認同的歷程,
從疑惑、不確定,慢慢走往確定、認同自己的歷程。
與其說先天後天重要嗎?
不如說在這個認同的歷程中我過得如何更為重要。
 
然而目前性別認同、性傾向的認同,似乎還受到了社會大眾是否認同我的影響,
大眾認不認同我、當然也會進一步影響我能不能認不認同我自己。
不論如何,自己會是那個最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
 
這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覺察、理解自我並確定自我的歷程,
倒也不需要去細分你是異性戀同性戀或我是異性戀同性戀,
但倘若我們能更自在地去體驗這個性別認同、性傾向發展的歷程,
相信每個人都更能接受我就是如此、你就是如此、他就是如此。
 
延伸影片: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謝宛霖臨床心理師 性傾向
    全站熱搜

    聊撩開心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