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理師Q%26;A-.gif

謝宛霖心理師

在會計師下檔以後,終於來回應這個問題了!

電影中針對自閉症孩子孩童時期的症狀表現、

就醫的過程、家庭間的衝突、手足面臨的議題或是同儕中會面臨到的困境,

我認為很值得推薦給想認識自閉症光譜疾患的人們。

而回到這個問題上,是不是有類似症狀的人,經由相關訓練與學習後,

會不會像主角一樣,在一般溝通與日常生活中都與人無異?

 

回過頭來,可以思考一下,所謂的與人無異是甚麼意思?

與誰無異?何謂標準?

或是我們在看待特殊孩童時,

是帶著「他就是自閉症阿」的角度還是「他是有自閉特質的一個孩子」?

-當我們以他就是某個疾病來代替他整個人,

我們會一起被困在、侷限在這個疾病的框架之中,而忽略了個體可擁有的力量

-一個帶有OO特質的孩子,我們相信他會在OO相關以及延伸的領域上,

比起沒有這樣特質的人們,需要比較多的協助與支持。

OO可以填入各式各樣的可能性,每個人都可能在某些部分上是弱勢,

而因此我們需要學習、練習、適應、因應不同的技巧。

 

回到會計師的影片中,主角克利思汀長大成人後,

確實在生活中的自理、工作、興趣等層面(或是說養活自己、貢獻他人)有很不錯的表現,

但細看他的社交、情感處理、溝通的部分上,

仍然會察覺到,和這樣的人說話,會有某種說不出來的小小奇怪。

有一定的堅持與規矩;社交溝通上、很難持續性的對談,說話較為直接而較缺乏情感性層面的交流。

但也可從過程中看到,被訓練後可有的人際交流回應,

例如從對方的語調、表情說出對方的情緒(你在生氣),

或在察覺自己說的話似乎讓對方無法承接時,拋出一句"我開玩笑的"。

具有自閉症光譜疾患特質的人們,的確在社交/情緒/堅持度上與多數典型發展的人有所不同,

但也確確實實,可以經由ㄧ些訓練,

提升社交技巧、情緒辨識、人際互動溝通,協助她們適應多數典型發展的人的生活,

然而,若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發現ㄧ些他們原有的特質存在

 

我非常喜歡電影片頭、片尾,機構裡醫師所說的話語,

我們不需要為他們貼上標籤,

他就是個有著不同的特質、他是不同的,

可能我們還沒學會怎麼去聆聽他們的世界,

但他們很有可能有無法想像的能力存在。

 

電影中,父親似乎選了與機構截然不同的照顧模式,

但兩者其實都在告訴我們,

我們都看了這群孩子就是與眾不同,

看到了社會團體有可能會對他們產生壓迫,

也唯有透過適當的訓練

(不論是機構中教導的社交/情緒訓練或是父親的身體/意志力鍛鍊)

都是讓他們能更進一步的適應、面對多數典型發展人的社會,

而身為多數典型發展的人們,

若能夠經由理解他們弱勢的部分,給予多ㄧ些的支持、少ㄧ些的歧視,

便能讓他們能適應得更順利些。

別忘了,不論你我,每個人都有OO特質,

生活中都有那麼ㄧ些弱勢的部分而需要他人的支持!

 

 

 

 

 

 

 

 

 

arrow
arrow

    聊撩開心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