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昱棋 臨床心理師
拒/懼學可能是一種現象、一種結果,也可能是某種疾病的徵兆,我很喜歡將拒/懼學比喻成『發燒』,發燒主要的目的是要告訴我們身體的某處有發炎的現象,因此當我們一直想辦法『退燒』是沒有辦法讓身體復原的,也就是說當我們一直叫孩子回去上學就只是想辦法退燒而已,是沒辦法根治的,因此需要找到背後『發炎』的原因才能有效地處理拒/懼學的問題。
家中若有一名懼/拒學的孩子,對孩子本身、整個家庭及學校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及挑戰,事實上我們在眾多拒絕上學的孩子裡發現,並非只是單純地對學校產生恐懼,當中還夾雜著許多其他的影響因子,包括:人際問題、遭受霸凌、低自尊、不合宜的家庭管教等,這些都有可能會讓孩子拒絕上學。在醫療診斷當中,並沒有直接命名為「懼學症或拒學症」的診斷,所以我們並不傾向以「疾病」的角度去看待這群孩子,而是去瞭解這群孩子在生活當中出現的不適應狀況,盡可能的去探究背後的原因。
拒學/懼學是什麼樣子?
在拒絕上學的初期,孩子可能是在學校或生活中遭遇了某些困難,有的是與同學處得不好、受到欺負,有些則是害怕老師,年紀小一些的孩子則可能是與父母的分離焦慮,,孩子開始運用各種身 體不適為理由不去上學,例如:肚子痛、頭痛、嘔吐、發燒,當這些身體不適的症狀被識破,家長強行要帶著孩子出門時,孩子就會開始出現情緒起伏,有些孩子開始出現大吼大叫、有的緊張焦慮到雙腿軟無法站立、有些將自己鎖在房間內等各種手段,最後家長也不得已的妥協,就這樣日復一日。
拒/懼學一段時間後,孩子其實也會對自己的沒有上課感到緊張,會開始擔心課業跟不上其他同學,害怕其他同學會怎麼看待自己,也會怪罪自己,這些不舒服的感受便會讓孩子陷入一種懼學的心理惡性循環(如下圖),最後他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關起來,因為對孩子來說這是一個最安全的方式。
懼學/拒學處理策略-家長可以怎麼做?
1.辨識懼/拒學前的相關特徵
當孩子經常悶悶不樂、身體出現不舒服,包括:頭痛、肚子痛,甚至發燒,且經醫師檢查皆正常無異狀,開始運用各種身體不適作為請假的理由,此時家長則需要留意孩子是否在學校遇到了困難,建議主動聯絡老師,向老師詢問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在這段時間裡切記勿責罵或處罰,否則只會讓孩子的狀況越來越退縮,除此之外,保持良好的家庭氣氛也是相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