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理師Q%26;A-倒垃圾.jpg    

謝宛霖心理師

針對這個問題,其實真的很常被提問!我們把它區分成幾個層面來看待:

(1)那些存在內心的重要事務,我們該稱呼他為垃圾嗎?

對你而言,那些能夠引發情緒的事情,通常是有意義且重要之事

定是擱在心上不舒服,才需要好好抒發處理。

找到對自己而言在意之事、理解(同時被治療師理解)並整理,安撫、舒緩受過傷的那個面,

相信這些垃圾反倒能讓自己更加釐清,我為何成為現今的樣子、我現在開始知道我為何這麼做這麼想,

更協助我未來能怎麼去覺察、接受、應對自己與周遭之人。

(2)心理師只是在聽人倒垃圾嗎?

從前從前,一個理髮師發現了國王的耳朵是驢耳朵,可是國王不許他告訴別人,

如果告訴別人國王就會把他殺掉。國王已經因為此事殺過不少理髮師了,而他是僅存的一位。

那位理髮師發現了這個大秘密,又不敢對任何人說,成天透不過氣來。

憋得實在難受,終於有一天跑了出去,沖著一棵老樹的樹洞大聲喊了幾聲:“國王是驢耳朵!國王是驢耳朵!國王是驢耳朵!……”

假如心理師的工作,是聽著不同人的垃圾、聽著不同人的秘密,並且不能與任何人談論,

雖然不至於像故事中的理髮師一樣會被國王砍頭,但我相信只能單向藏著別人祕密的生活一定很痛苦,

最終也需要和故事中的理髮師一樣,尋求另一個藏祕密的出口!

然而,在心理師的工作中,

除了讓案主能夠"宣洩"、"訴說",(當然也有以非談話為主的介入模式,像是舞蹈、沙療、遊戲治療等)

在過程中,也是在說自己:說過去說現在,說自己說與人的關係,說想法說情緒,

心理師在安全、支持的關係之中,協助案主覺察、重整、處理、面對甚至應對所經驗的這些。

因此,心理師不單是聽人倒垃圾,也不是擔任一個祕密儲藏室,而是和案主一起整理、消化這些包袱。

(3)心理師能處理這麼多包袱嗎?

每份工作都一定有其壓力之所在,

治療本身就是一種"人與人的關係",心理師工作內容多是與人面對、處理與人有關的各種議題,

而這樣的議題當然也可能牽連到心理師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而引發心理師自身的情緒波動。

若同時面對眾多的(各種個體、關係議題),確實會有心靈及腦袋的疲憊。

也因此,在成為心理師前後,事實上有許多心理師會先成為"被治療者",

先處理好自身的議題,才有辦法面對他人的議題,而不會因為他人的議題、引發自己尚未處理好的情緒經驗。

此外,部分心理師會接受督導,釐清、協助治療者看見治療歷程中雙方發生甚麼事、對下一步該怎麼走予以討論建議

(4)所以心理師會發瘋嗎?

如同牙醫也可能會蛀牙、律師也可能有法律糾紛,心理師當然也可能有情緒崩潰的時刻。

這是先天因子加上後天環境,及當前壓力與如何看待自己等等因素之融合纏繞,

人人都有可能出現需要他人心靈協助支持的時刻。

好處在於,牙醫有牙齒相關的知識與牙醫朋友很多、律師有法律知識與律師朋友很多,各行各業皆如此,

心理師也是,能夠對自身覺察較為熟悉上手,能夠運用技巧釐清自己發生甚麼事,心理師界的朋友也不少而能互助,

需要的時刻,一樣找尋專業人員,提供專業的協助。

 

結論:人人都會有壓力過高、情緒需要紓解的時刻,當然包含心理師。

而心理師需要面對與接受若干他人尚未整理的情緒包袱,勢必會面臨較多的情緒壓力,

然而治療的歷程便是一同處理與消化這些包袱,再加上自己的議題被治療師處理、工作的議題有督導協助,

又,能更自行運用相關技巧及同儕支持,因此,不見得會因為此工作而"發瘋"的!

arrow
arrow

    聊撩開心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