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年齡層,可掛號的科別稍有差異。
六歲以前,可以多出一個「早療中心」可掛號,但並非每家醫院都有此中心,需在就醫前先行上網查清楚。
另外,本次說明以接受「心理衡鑑」為例,因此掛科別時,也需要先確認,欲前往的醫院中,該科別是否有臨床心理師可進行心理衡鑑。
圖中說明的科別,為主要孩童可接受心理評估的科別。
兒童心智科、精神科及身心科基本上只是名稱不同,而兒童心智科是特別強調專門專精於兒童的領域,精神科及身心科則需另確認哪位醫師專長為兒童相關。
確認好就診的醫院、科別,掛號完成後會有這些流程需要進行。
若為早療中心的系統,通常會再合併其他治療師(例如語言、職能、物理治療師或是社工師)進行評估,本次一樣先以心理衡鑑為例。
這個流程圖要注意,就是這麼多格子,表示所費時間其實不少!從醫師評估確認需要進行評估,轉介給心理師進行心理衡鑑,有時需要蠻長的等待時間(大醫院甚至會等待到2至3個月),因此若較急切需要報告結果,記得盡早掛號、排評估。
若醫師評估情況無評估需求,可能就到此結案。
若有需求、接受心理衡鑑後,一般約需要一至兩周的時間可回到醫師門診拿取心理衡鑑報告。
一樣是時間的提醒,若有報告複印的需求,需再等待醫院病歷複印的工作天,才能拿到複印報告書。
聽到需要評估,爸媽通常都會有心情上的波動、何況是當事者孩子?
如果可以的話,可在看診前先行說明,需要就醫、了解孩子目前的狀況,讓孩子對於就診、接受評估不會有太多的緊張或抗拒。
心理評估/衡鑑的目的,是為了澄清孩子的情形。因此衡鑑過程中,心理師需要進行多次的假設與驗證,利用會談蒐集關於孩子的訊息便顯得相當重要。
了解孩子的過往發展史,有利於了解孩子當前的困難為持續性或近期才發生,並可了解孩子全面性的資訊。
家長可以在就診、評估前,先回憶過往帶孩子時,孩子在不同面向的發展,或是可先行詢問當時的主要照顧者。
需要就醫一定是因為目前的日常生活中,我們觀察到一些什麼不對勁?
5W1H:
why:為什麼孩子需要接受評估?
what:哪些行為讓你覺得孩子有些不同?
when:甚麼時候開始出現這些狀況?有特地的時刻才會出現嗎?
who:有誰觀察到和你相同或不同之處?
how:孩子或周圍的人通常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