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謝宛霖心理師

青少年.jpg

Reduction in adolescent depression after contact with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in the UK

Lancet Psychiatry 2017; 4: 120–27

多數的精神疾病始於青少年期、並且持續至成人,相較於成人,青少年接受心理健康服務的比例較低,其實很可能提高了更多共病、復發機會的風險。

本篇研究中,持續追蹤14歲青少年憂鬱症狀至17歲,觀察有無接觸心理健康服務,對於青少年憂鬱症狀的改變是否產生影響。

參與者:1238位英國學生同意參與研究,分別於平均14.5、16、17.5歲時接受症狀評估。

歷程:接受半結構式的晤談,澄清每位參與者有無符合精神科DSM系統中的一軸診斷。

           每位參與者及照顧者,需填答相當多的問卷,包含評估時間前後有無接受心理健康服務(心理評估或心理治療),及自陳式憂鬱問卷MFQ

結果: (1)5%青少年在評估前一年期間曾接觸心理健康服務

                     (2)11%青少年具有精神疾病診斷,具有疾病診斷者,有38%在過往一年曾接受心理健康服務。

                    (3)接觸心理健康服務的青少年中,有25%未符合任何診斷。沒有診斷組,MFQ的基準分數較低,隨著時間也無太大的改變

                  (4)第一次評估時,僅有疾病組有疾病且接受服務組MFQ得分較未有疾病組來得高,但僅有疾病組有疾病且接受服務組MFQ得分未有顯著差異。

                  (5)僅有疾病組有疾病且接受服務組MFQ得分隨著時間皆有進步

                  (6)有疾病且接受服務組MFQ得分明顯進步得比僅有疾病組

                  (7)第三次評估時,有疾病且接受服務組MFQ得分進步(症狀減少)到與未有疾病組程度相當

                  (8)第三次評估時,僅有疾病組MFQ得分顯著高於有疾病且接受服務組未有疾病組

                  (9)14歲時具有精神疾病診斷的青少年中,17歲時有臨床憂鬱的機會,過去一年未接受心理衛生服務者、機率會高於接受心理服務者的七倍
  2.png

結論: 支持接觸心理健康服務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性。

arrow
arrow

    聊撩開心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