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手足關係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爸爸媽媽你們偏心 

謝宛霖心理師

「我爸爸(媽媽)偏心」,這樣的一句話,在不同年齡層的個案都曾經反應。兒童、青少年反應者父母對待其他手足如何的溫和、如何的談笑風生;對自己卻老是板著一張臉、罵著自己又未達到標準。成人甚至老人,反應著當代重男輕女的文化背景、又或者唯有讀書高的年代中,成績好的那位似乎總被捧在手掌心。即使自己已成為他人的父母,卻仍對於當時不公平的感受存有埋怨。

雙方相互影響

父母親偏心嗎?是的,我相信多數的父母親都是偏心的。只不過很多時候是源自於每個孩子氣質並不相同。相信大家聽過關於孩子天生氣質的這件事情,許多教養文章協助我們理解孩子的氣質與生俱來就不同、因此我們得學習如何以相對應的模式與不同氣質的孩子互動。但別忘了身為父母也是人,同樣也有屬於自己的特質,父母親本身的特質,會影響自己比較偏好與怎樣特質的人產生更多交流。任何的關係無時無刻都是一來一回而具有雙向的變動性,你對我的態度、會影響我對你的態度,並且再度回頭影響了我們之間相互的態度。這樣動態性的關係,家庭的每一份子對此關係都具有重大的影響性。

父母過往經驗影響

身為父母角色時,可以讓自己試著體驗覺察,孩子的哪些行為有沒有特別容易讓自己感到煩躁反感?哪些特別容易感到窩心溫暖?這些模式與過往原生家庭親子關係是否有相似之處?我目前與孩子的關係,是否受到過去與父母間互動的模式所影響?或是會讓自己聯想到其他生活部分的感受、價值觀,致使自己在對待不同孩子時、會觸發不同的情緒,造成對待不同的行為模式?又或者,當孩子的表現不如自己的預期,是否心中會出現對自己身為父母的擔憂呢?

手足競爭

每個孩子都需要也想要父母的關注與肯定,這是發展過程中典型會出現的的情緒行為表現。而資源有限,手足會與自己競爭這些關注與愛,注視到父母正在重視的是手足而非自己,失落、妒忌的情緒油然而生、不公平的想法逐日出現。

孩子所想的是,我的父母是否比較不愛我、我是否不如另一人來得重要。我想要的我需要的,我的父母親是否有看見?當感覺不被重視、不被愛時,便會盡可能的爭取注意,也許是向父母告狀另一方的問題:除了獲取被父母的注意,亦在告知父母「你看,我是小幫手」、「你看,他也是會犯錯」;又或者,有些孩子會以吵鬧、憤怒情緒呈現,以期待自己能被「看見」、能被「重視」;有些孩子則會壓抑自我感受以此獲取父母的關愛。

文章標籤

聊撩開心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理師QA-手足適應-2.jpg​​​​​​

蔡曉薇 心理師

為什麼很重要?

  • 家有特殊兒家長面臨不同的壓力, 除了要抉擇對孩子最好的選擇之外, 同時也要注意到其它健康孩子(手足)的適應狀況
  • 手足也常面臨跟您(家長)一樣的挑戰和感受
  • 手足跟您一樣, 會覺得沮喪, 困惑, 與挫折. 但卻還沒能純熟地像成人一樣使用不同的策略去處理
  • 在未來手足可能會成為照顧者, 是一生相扶的關係
  • 許多研究已經建議, 手足確實希望能有多點機會可以了解,他們的兄弟姊妹如何感受,看這個世界, 怎樣學習以及互動

可以怎麼做?

  • 配合手足的理解能力,循序漸進地介紹特殊兒的行為狀況, 使用確實發生的經驗, 從行為背後的動機和目的去解釋行為為什麼發生
    • 例如, 自閉症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 (重複拍打手部動作), 解釋給手足聽 " 他們這樣做能覺得比較舒服, 感到安全, 就像你會想要抱抱, 或是盪鞦韆能讓你感到放鬆一樣"
  • 當然我們無法全部了解特殊兒的想法, 但盡量提供手足你自己也認同,想要傳達的想法, 也是個機會讓手足學習如何用正向的態度解釋 (父母是最好的學習模範!)
  • 你的態度, 會影響手足和特殊兒的互動, 這些都是淺移默化地發生在日常生活中, 手足也是在你的身邊學習, 該用怎樣的方式去面對 
  • 我們知道, 照顧特殊兒會花去父母很多的精力和注意力, 如果時間允許, 請撥空和手足討論去訂下一個特別的時間(比如, 每個禮拜一的晚上9點, 答應孩子後請確實履行), 只有你和孩子一對一的相處時間, 可以問問今天發生了甚麼事情,學校的狀況, 或是一起完成小活動, 這個是只有你和孩子專屬的特別時間, 請忽略孩子的不良行為,避免在這個特別時間責怪孩子, 當你真的覺得無法忍受時,請暫時離開現場,這個特別時間的目的是為了加強你和孩子的關係
  • 尊重手足接受的步調, 孩子還在學習處理和消化
  • 提早教導孩子該如何回答朋友/外界的問題, 當孩子接受到學校朋友的好奇與疑問時是很有壓力的, 在家提前準備與角色演練
    • 比如:我的哥哥有自閉症, 他感受這個世界和我們有一點不同 (影響的面向), 但他每天都在學習新的東西(正向的面向)
  • 當手足感受到生氣,憤怒與失落
    • 接納負向與正向情緒是同等的重要
    • 傾聽挫折與憤怒的來源是甚麼, 建議孩子該如何抒發, 也可以分享給孩子聽, 當你自己有同樣的情緒的時候,你都怎麼做

有甚麼資源?

  • 各地醫療院所臨床/諮商心理師, 社工, 協會/社區單位
  • 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 
  • 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伯格理解人際互動困難和情緒障礙
    http://ppt.cc/IuMTZ
  • 親子天下: 澐媽廖芳珍 談特殊兒的手足:她要的好簡單,我卻給不起
    http://ppt.cc/t8R0Y
  • 親子天下雜誌52期 正確對待健康手足的8個方法 李宜蓁
    http://ppt.cc/UGJFZ


Photo credit: Nicole H.

文章標籤

聊撩開心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